北京晨报破产倒计时!前记者:早已告别过了,破产也是一种合适的方式
近日,曾经是北京第一家都市早报的《北京晨报》社发布了破产清算公告。
据公告显示,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(以下简称“北京一中院”)于2022年2月16日裁定受理北京晨报社破产清算案件。随后,一中院指定了北京市君合律师事务所担任北京晨报社管理人。相关债权人应于2022年4月20日前向北京晨报社管理人申报债权。
对此,北京市圣大律师事务所律师刘烨表示,《破产法》一共规定了清算、重整和和解三个程序,破产清算程序一般适用于企业资不抵债且缺乏挽救价值、挽救可能的情形,该程序可以由债权人申请,也可以由债务人自行申请。根据公告信息,北京晨报社目前处于破产清算程序,法院已经指定了管理人,接下来就是债权债务清理和财产处置分配。破产程序终结后,企业将被注销。
这意味着,北京晨报社破产进入了倒计时状态。
公开资料显示,《北京晨报》隶属于北京日报报业集团,于1998年7月20日创刊,2018年底停刊。该报曾是首都第一家都市早报,填补了地区早报市场的空白,主要版面包括要闻、都市、热线、财经、国内、国际、体育、文娱、证券、聚焦等版块等。
破产清算公告曝光后,引起了众多媒体人不少唏嘘。
目前,北京晨报的债务数额尚未公开。
《传媒特训营》通过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了解到,北京晨报社此前共有两条被执行人信息,其执行标的分别为4513元、5025元。

前北京晨报记者 临风(化名)
2007年入职,因《北京晨报》正式停刊于2018年底离职。
北京晨报是我第三份工作,也是我比较珍惜的一份工作,在那里我工作了整整12年。从2007年入职一直做到报纸停刊。其实,我本来专业是农业,但因为个人比较喜欢文字相关的工作,因此,在认真思量了一番后进入了媒体行业。
北京晨报创立时是北京第一家都市早报,2000年最初那几年,是北京晨报的巅峰时期,虽然,在我入职的时候报社影响力已经开始下滑,但当时接到入职通知还是让我挺开心的一件事。
进入报社后,跟其他的新同事一样,我也是从热线记者做起,做了3年热线记者后,我从2010年开始转为时政记者,在这期间,我还写过一段法治新闻。
大约是从2012年左右,随着微博、微信陆续兴起,我开始逐渐感受到报纸遭受到的冲击,那个时候,报社要求记者写稿子基本是一稿两文,一篇文稿的内容就是用于刊登在报纸上的传统稿件,而另一篇就会写成微博新闻。通过这些调整,其实也可以感受到报社当年努力尝试过转型。
听到北京晨报社破产清算的消息,心里没有太大的起伏,毕竟我在2018年停刊时已经完成过一次告别了。
前北京晨报记者 黄晓宇
2013年入职,因《北京晨报》正式停刊于2018年底离职
入职北京晨报之前,我就从事媒体工作,但不是记者岗位,跳槽到北京晨报就是为了实现自己的记者梦。从2013年到2018年,我在那工作了5年多时间,北京晨报停刊时登过一张当时全体员工的照片,里面就有我。
选择北京晨报,因为我小时候就是它的读者,北京晨报那时很有影响力,是很多北京人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,在当年,新颖的大开本、内容也都比较吸引、适合年轻人。
刚入职时我负责热线新闻,这其实是晨报的一个传统,新记者几乎都要从热线记者、现场记者做起,比较幸运的是,我跑现场的那几年,正好赶上了很多的大新闻,比如马航空难、天津港大爆炸等。热线跑了大概一年左右,我开始跑法治新闻。
“两微一端”时期,北京晨报尝试去转型,记者的工作内容也发生过调整,比如当时社里会要求我们记者采访后,先将图片、视频发回社里,希望可以缩短发稿时间,但感觉还是没有完全适应新媒体转型。
听到报社破产清算的消息后,内心还是挺感触的,这些年,我们时常能听到报纸停刊的消息,比如法制晚报、京华时报,但报社破产清算还是头一次。
停刊,意味着北京晨报已经处于一种休眠状态,如果一份报纸或杂志没有再重新恢复的可能,破产也不失为一种合适的处理方法,因为,报社可能还存在一些资产和债务,通过法律程序解决债权债务问题,也许也是一种大方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