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草药
中药主要由植物药(根、茎、叶、果)、动物药(内脏、皮、骨、器官等)和矿物药组成。因植物药占中药的大多数,所以中药也称中草药。中国各地使用的中药已达5000种左右,把各种药材相配伍而形成的方剂,更是数不胜数。经过几千年的研究,形成了一门独立的科学——本草学。
在本文中,我们只介绍中草药当中的植物药。
江西中草药
据第三次中药资源普查1987年报告显示,江西共有中药材312科,2061种,蕴藏量92689吨,其中药用植物1901种,药用动物146种,药用矿物14种。
紫苏
紫苏(Perilla frutescens (L.)Britt.)是唇形科、紫苏属一年生草本植物。紫苏叶一药便是取其干燥叶(或带嫩枝)制成。
紫苏叶
性味:辛,温。
归经:肺、脾、胃经。
功效:散寒解表,行气和胃
临床应用:风寒表证、脾胃气滞证、食鱼蟹中毒等。
金樱子
金樱子(Rosa laevigata Michx.)属于常绿攀援灌木,高可达5米,小枝粗壮,散生扁弯皮刺,无毛。金樱子一药便是取其成熟果实制成。
金樱子
性味:酸、甘、涩,平。
归经:肾、膀胱、大肠经。
功效:固精缩尿,固崩止带,涩肠止泻。
临床应用:用于遗精滑精,遗尿尿频,崩漏带下,久泻久痢等。
虎杖
虎杖(Polygonum cuspidatum Sieb.et Zucc.)多年生草本,其茎有节且中空,有三角型的叶,构造与竹非常类似,雄雌异株。虎杖一药便是取其干燥根茎和根制成。
虎杖
性味:微苦,微寒。
归经:肝、胆、肺经。
功效:利湿退黄,清热解毒,散瘀止痛,止咳化痰。
临床应用:用于湿热黄疸,淋浊,带下,风湿痹痛,痈肿疮毒,水火烫伤,经闭,症瘕,跌打损伤,肺热咳嗽等。
艾草
艾草(Artemisia argyi H. Lév. & Vaniot):是菊科、蒿属植物。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状,植株有浓烈香气。艾叶一药便是取其叶制成。
艾叶
性味:辛、苦,温。有小毒。
归经:肝、脾、肾。
功效:温经止血,散寒调经;外用祛湿止痒
临床应用:出血证 、月经不调、痛经 、胎动不安、湿疹,疥癣等。
蒲公英
蒲公英(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.-Mazz.)菊科,蒲公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。蒲公英一药便是取其干燥全草制成。
蒲公英
性味:苦、甘,寒。
归经:肝、胃。
功效:清热解毒,消肿散结,利尿通淋
临床应用:热毒疮痈、湿热淋证,黄疸等。
忍冬
忍冬(Lonicera japonica Thunb)属多年生半常绿缠绕灌木。金银花一药便是取其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制成。
金银花
性味:甘,寒。
归经:肺、心、胃。
功效:清热解毒,疏散风热
临床应用:疮痈疔肿 、风热表证,温热病 、热毒血痢等。
牛筋草
牛筋草(Eleusine indica (L.) Gaertn.),一年生草本。根系极发达。秆丛生,基部倾斜。牛筋草一药便是取其根或全草制成。
牛筋草
性味:甘、淡,平。
归经:归肝经。
功效:祛风利湿,清热解毒,散瘀止血。
临床应用:用于防治乙脑,流脑,风湿关节痛,黄疸,小儿消化不良,泄泻,痢疾,小便淋痛;跌打损伤,外伤出血,犬咬伤等。